「如何成功執行衝刺計畫?訪問衝刺計畫2.0專家 Jonathan Courtney(下)」のアイキャッチ画像

share

如何成功執行衝刺計畫?訪問衝刺計畫2.0專家 Jonathan Courtney(下)

   

在訪談上篇,我們談到Jonathan開始執行衝刺計畫的契機,以及他如何讓客戶買單,如何準備以及引導衝刺計畫。在下篇中,我們將更深入了解Jonathan Courtney是如何從衝刺計畫轉變到「工作坊」,這也正是他完售的新書《The Workshopper Playbook》背後所使用的流程心法。此外,我們在文章中也會提到「工作坊」未來在商業領域中的發展。

*Jonathan以「Workshoppers」來統稱衝刺計畫引導師(也可說衝刺計畫引導師是Workshoppers其中之一的角色)。這場訪談是在2020年5月,The Workshopper Playbook正式出版的前幾週進行的。

工作坊執行心法《The Workshopper Playbook》

Neuromagic : 你在寫《The Workshopper Playbook》上花了多長時間?

Jon :  我們從1月底開始正式著手進行這項工作,從決定製作的第一天到完成這本書大約只花了6週的時間。其實和這本書一起公開的還有其他課程,所以下週當這本書上市時你可以拿到這本書,以及更多升級版的內容。

Neuromagic : 什麼?等等,你想到要寫書只是前3個月的事情?

Jon : 老實說,我寫這本書寫得非常快,因為書裡的內容是我們過去三年來公司內就在做的事,只不過我們從未公開分享過,所以其實寫是相對容易。難的部分其實是去搞懂要如何製作一本書?

衝刺計畫 vs. 工作坊

Neuromagic : 你是怎麼決定要隨著《The Workshopper Playbook》的出版,將定位正式從「衝刺計畫」轉變到「工作坊(Workshopping)」?

Jon : 從2016年開始,我們的客戶就一直要求我們將「衝刺計畫」流程拆解成小塊小塊的步驟。舉例來說,我們在大概3年前創了這個名為LDJ(Lightning Decision Jam)的工作坊。另外一個例子是上一次我在東京時,為LEGO總部內的高層們舉辦了一場客製化的問題解決工作坊,一場依據客戶需求量身打造的工作坊,而且和衝刺計畫一點關係也沒有。一開始我們不過是默默在背後客製化這些工作坊並沒有真的想太多,同時也只是想建立一個明確的品牌。然而,去年夏天我和團隊成員坐下來,當時我們在想「是的!很慶幸我們可以將衝刺計畫這個手法行銷到全世界,然而很多公司其實沒有時間或這樣的企業文化去執行衝刺計畫。如果可以稍微讓他們體驗一下究竟什麼是衝刺計畫,以及它對工作到底有什麼幫助那也許會很有幫助。然後現在,也許我們正處於最有利的位置去真正帶起這個風潮。」

我們意識到衝刺計畫之所以讓很多人望之卻步,是因為它強調設計。如果是工作坊,我們強調的是更多–就像書上寫的「成為解決問題和下決策的專家」。我真心認為成為一個能夠引導並設計工作坊的人,會比只會引導衝刺計畫的人更有未來。

我們甚至創立一場客製化工作坊來製作這本書。我們之所以可以在四周的時間內製作出這本書,並發行與印刷的原因正是因為我們有客製化的工作坊。如果我們是在三年前嘗試這麼做,那我可能要花整整一年的時間才能做到。

Neuromagic : 我覺得這的確相當令人驚艷,它正好成為這套工作系統的最佳認證,讓你在四周內完成一整本書。

Jon : 沒錯!這很瘋狂。我也對此感到非常訝異。而且更酷的事情是,我們不必說服這間公司或是客戶公司中的任何人來舉辦工作坊。一旦我們與他們合作,向他們展示這樣的工作方式,我們就不再需要再去說服任何人,因為他們自己會想做,而且他們不會想回到舊的工作模式。然而衝刺計畫,我們不得不花力氣說服其他人,因為那是一筆巨大的投資。

Neuromagic : 這也是我們在日本遇到的問題,因為日本的職場文化更加傳統。其實很難去說服人們那些便利貼、時間限制能真的產生影響。

Jon : 我同意,而且我認為問題就出在它的名稱(Design Sprint),加上設計思考和便利貼,看起來就像是大家聚在一起玩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不再使用「設計」一詞,而是更強調舉辦工作坊在商業上的價值。

談工作坊與衝刺計畫的未來

Neuromagic : 那你是否可以給我們一些建議,在有關工作坊、衝刺計畫或是設計上,我們該如何適應變化如此快速的商業環境?

Jon : 我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必須擁有最基本核心的技能,尤其當我們開始面臨越來越棘手的經濟環境時。工作坊會改變,食譜也會改變,但如果我以做菜來比喻,當你了解料理的核心概念之後你就能不斷創造新事物並知道如何使用它。

成為解鎖大家超能力的一盞明燈,你做到的不只是提高組織收入,還有背後更多的價值。

如果你可以加入並成為解鎖大家超能力的一盞明燈,你做到的不只是提高組織收入,還有背後更多的價值。所以我這邊想要表達的重點不是執行衝刺計畫、設計思考或是LDJ,而是讓大家了解透過工作坊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繁瑣工作,更快速的解決問題並做出決策。而且我真誠地認為如果我們持續推動它,然後其他組織企業也一起跟進,這件事就會變得稀鬆平常,大家不是一進入會議室就開始講話。人們會拿出便利貼而不是將其視為專屬於設計師的東西。

這跟你在行銷,設計還是其他領域無關,我們想表達的是會議這件事在本質上就很有問題,合作也是。這跟是不是很會使用敏捷開發,或是擁有超強的技術跟很多很棒的想法也無關。如果大家無法同在一個空間–現在可能是Zoom之類的,並做出最終決策的話,這個問題將持續存在。

Neuromagic : 最後,關於工作坊可以跟我們分享你的其他想法嗎?

Jon : 如果將我現在正在做的工作放在30年前,它依然非常重要,你懂嗎?對於多數工作來說這不是常見的事情。早在三十年前的商場上,大家就已經需要解決問題和下決策,然後一樣希望可以利用更快的方式完成。大家需要去理解一個事實:成為一位工作坊專家不是奢侈,這是大部分企業組織內部沒有但又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我們其實也下了極大的賭注,這樣一個專案經理與敏捷教練的混合型角色,我們在賭大部分公司都缺少這樣一個角色,然後在未來這個角色將會變得非常搶手。


感謝AJ&Smart的Jonathan Courtney加入我們的訪談!在未來的商業發展上,Jonathan為我們指出了幾項要點,我們從中節錄了幾項我們認為最大的收穫,以及在目標成為衝刺計畫引導師,工作坊專家以及職場環境創新先驅的我們都應該要思考的事情。

  • 有時「設計」這個詞可能會嚇到大家–我們必須去拆解他的意思,並讓大家明白設計不只專屬於設計師–尤其是提到衝刺計畫時
  • 能夠將團隊凝聚在一起並激發團隊成員的能力,是非常有價值的寶貴技能
  • 工作坊適用於所有人,而且可以運用在許多不同的產業與情況下。
  • 會議在本質上有很多問題,藉由工作坊則可以幫助解決這些難題。

請持續關注我們的部落格,之後將有更多與衝刺計畫與服務設計的相關文章!
若想了解更多關於如何行銷與執行衝刺計畫或工作坊,請參考上篇

本篇文章是由林靜瑩所翻譯。

岩田Elena

Digital Content Producer

來自於美國費城。擁有媒體傳播科系背景,對於媒體溝通與社會公平設計相當有興趣。目前在Neuromagic擔任小編,負責服務設計相關的內容行銷策略、創作與研究,以及攝影。